近年來
翠山湖高新區以“溫度教育”為抓手
不斷提升園區教育水平
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
服務園區企業職工
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
在翠山湖實驗學校舉辦的親子閱讀分享課上,七年級學生黃少桐跟媽媽一起上臺,與老師、同學、家長分享了龍應臺的《給安德烈的一封信》讀后感。
去年9月,黃少桐從老家揭陽來到開平,入讀翠山湖實驗學校,結束了與父母分隔兩地的生活。一個多學期以來,各類課外活動讓黃少桐慢慢打開了心扉,找到了適應融入開平新生活的方式。
黃少桐的母親彭小華在2018年就來到了翠山湖高新區一家衛浴企業工作,由于夫妻長期在外務工,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,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。正值黃少桐處于初中階段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,去年彭小華決定把他接到開平上學,希望在他成長時期給予多點陪伴。
彭小華表示:開平的學校,無論教學環境、教育質量都比老家強。孩子也不再成為留守兒童了,變得樂觀積極,以前很少跟父母溝通,現在有什么事情都跟家長分享。翠山湖實驗學校離自己工作的地方很近,就幾分鐘路程,孩子在這里上學自己沒有了顧慮。
翠山湖實驗學校自2018年落成啟用以來,學校針對外來子女生源為主的特點,貫徹“四堅持,五并舉”措施,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,以推進課程體系建設為抓手,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切入點,孩子們在“溫度教育”下快樂成長。
據翠山湖實驗學校校長陳國強介紹,他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研究發現,園區務工家庭的孩子由于長期和父母分離,缺乏家庭溫暖,所以翠山湖實驗學校以“做有溫度的教育”為辦學理念。同時他們發現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身體發育、身心成長也需加強,就開展了柔道特色辦學,在廣東省柔道協會的大力支持下,創設了柔道課程,探索出即“柔道操+體適能操+中長跑”的模式。經過鍛煉,孩子們的身體發育和身心發展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和完善。此外,為了提高務工家庭孩子的語言編輯能力和思維能力,學校開展“大語文”以及“大思政”課程,來培養他們語言編輯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書寫能力、思考能力。這些年來,圍繞服務園區發展配套,翠山湖實驗學校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和實踐。
該學校還會結合各種重要節日、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,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中健康成長,更讓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揮其重要作用。在植樹節當天,翠山湖實驗學校舉辦了“我們向陽而生”植樹節護苗志愿服務活動,48個學生家庭通過親子互動,一同在心中種下環保意識。
翠山湖實驗學校學生 周秋語:我和媽媽一起參加活動,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,我要和小樹一起成長。
學生家長 周芳菲:我覺得這次活動不僅促進了孩子、家庭、學校的和諧關系,還讓孩子增強環保意識,讓孩子知道保護環境的意義。
圖片
隨著翠山湖高新區的教育配套和商住配套日益完善,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紛紛選擇攜家帶口落戶翠山湖園區,既解決兒童留守家鄉、難以與父母相聚的問題,又帶動了園區人氣,促進園區發展。四川人朱江華就是其中之一。2016年,朱江華隨企業搬遷從順德來到了翠山湖高新區,自翠山湖實驗學校建成招生的第一年,他就把妻子孩子都接到開平生活,現在的他,工作生活更安心、更放心。
翠山湖高新區企業員工 朱江華:翠山湖高新區空氣、環境好,務工區域比較集中,找工作比較容易?,F在也有很多配套設施,比如公園、大型商業超市、學校等。尤其是學校對于我們外來務工人員來說是個優越點,在外面打工的很多人不得不把小孩留在老家,能在外面上公立學校是很困難的事,翠山湖高新區為我們打造了這些配套,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。
建設好一個高新區,人才是根本,留得住人才才有更好的發展。翠山湖高新區致力推動“產城融合”,變“產業園區”為“產業社區”,打造翠山湖實驗學校、開平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、翠山湖北大杰慧幼兒園等重點教育配套項目,同時攜手市教育局整合教育資源,不斷推動園區教育高質量發展,以高質量教育培養人才、留住人才,服務園區、建設園區。
翠山湖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吳勁夫介紹說:一直以來,翠山湖管委會致力為企業人才提供貼心服務,為人才創造良好舒心的生活環境,免除人才的后顧之憂,以服務留住人才,全力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。截至目前,翠山湖已經投入超過2億元,建立起從幼兒園到小學、初中、職中的相對完善的教育配套。他表示:管委會將盡力完善學校各項服務,讓學生學得開心,家長工作安心。
相關附件:
近年來
翠山湖高新區以“溫度教育”為抓手
不斷提升園區教育水平
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
服務園區企業職工
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
在翠山湖實驗學校舉辦的親子閱讀分享課上,七年級學生黃少桐跟媽媽一起上臺,與老師、同學、家長分享了龍應臺的《給安德烈的一封信》讀后感。
去年9月,黃少桐從老家揭陽來到開平,入讀翠山湖實驗學校,結束了與父母分隔兩地的生活。一個多學期以來,各類課外活動讓黃少桐慢慢打開了心扉,找到了適應融入開平新生活的方式。
黃少桐的母親彭小華在2018年就來到了翠山湖高新區一家衛浴企業工作,由于夫妻長期在外務工,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,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。正值黃少桐處于初中階段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,去年彭小華決定把他接到開平上學,希望在他成長時期給予多點陪伴。
彭小華表示:開平的學校,無論教學環境、教育質量都比老家強。孩子也不再成為留守兒童了,變得樂觀積極,以前很少跟父母溝通,現在有什么事情都跟家長分享。翠山湖實驗學校離自己工作的地方很近,就幾分鐘路程,孩子在這里上學自己沒有了顧慮。
翠山湖實驗學校自2018年落成啟用以來,學校針對外來子女生源為主的特點,貫徹“四堅持,五并舉”措施,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,以推進課程體系建設為抓手,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切入點,孩子們在“溫度教育”下快樂成長。
據翠山湖實驗學校校長陳國強介紹,他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研究發現,園區務工家庭的孩子由于長期和父母分離,缺乏家庭溫暖,所以翠山湖實驗學校以“做有溫度的教育”為辦學理念。同時他們發現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身體發育、身心成長也需加強,就開展了柔道特色辦學,在廣東省柔道協會的大力支持下,創設了柔道課程,探索出即“柔道操+體適能操+中長跑”的模式。經過鍛煉,孩子們的身體發育和身心發展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和完善。此外,為了提高務工家庭孩子的語言編輯能力和思維能力,學校開展“大語文”以及“大思政”課程,來培養他們語言編輯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書寫能力、思考能力。這些年來,圍繞服務園區發展配套,翠山湖實驗學校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和實踐。
該學校還會結合各種重要節日、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,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中健康成長,更讓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揮其重要作用。在植樹節當天,翠山湖實驗學校舉辦了“我們向陽而生”植樹節護苗志愿服務活動,48個學生家庭通過親子互動,一同在心中種下環保意識。
翠山湖實驗學校學生 周秋語:我和媽媽一起參加活動,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,我要和小樹一起成長。
學生家長 周芳菲:我覺得這次活動不僅促進了孩子、家庭、學校的和諧關系,還讓孩子增強環保意識,讓孩子知道保護環境的意義。
圖片
隨著翠山湖高新區的教育配套和商住配套日益完善,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紛紛選擇攜家帶口落戶翠山湖園區,既解決兒童留守家鄉、難以與父母相聚的問題,又帶動了園區人氣,促進園區發展。四川人朱江華就是其中之一。2016年,朱江華隨企業搬遷從順德來到了翠山湖高新區,自翠山湖實驗學校建成招生的第一年,他就把妻子孩子都接到開平生活,現在的他,工作生活更安心、更放心。
翠山湖高新區企業員工 朱江華:翠山湖高新區空氣、環境好,務工區域比較集中,找工作比較容易?,F在也有很多配套設施,比如公園、大型商業超市、學校等。尤其是學校對于我們外來務工人員來說是個優越點,在外面打工的很多人不得不把小孩留在老家,能在外面上公立學校是很困難的事,翠山湖高新區為我們打造了這些配套,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。
建設好一個高新區,人才是根本,留得住人才才有更好的發展。翠山湖高新區致力推動“產城融合”,變“產業園區”為“產業社區”,打造翠山湖實驗學校、開平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、翠山湖北大杰慧幼兒園等重點教育配套項目,同時攜手市教育局整合教育資源,不斷推動園區教育高質量發展,以高質量教育培養人才、留住人才,服務園區、建設園區。
翠山湖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吳勁夫介紹說:一直以來,翠山湖管委會致力為企業人才提供貼心服務,為人才創造良好舒心的生活環境,免除人才的后顧之憂,以服務留住人才,全力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。截至目前,翠山湖已經投入超過2億元,建立起從幼兒園到小學、初中、職中的相對完善的教育配套。他表示:管委會將盡力完善學校各項服務,讓學生學得開心,家長工作安心。
相關附件: